來自 素建筑設計事務所 對gooood的分享。更多關于他們:SU Architects on gooood.
Appreciations towards SU Architects for providing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項目基地位于中國江南地區,這個地區也是孕育中國傳統園林的地方。建筑師希望這個設計來回應現代建造技術和生活舒適度的前提下,如何來滿足傳統中國人的精神需求,即:寄情山水、歸隱田居。因此,在本身就已經狹長的基地中,建筑師通過空間的轉折和遞進來拉長了流線、視線和時間,最終空間序列形成一種深宅深園的結果。建筑的原型來源于傳統中國園林建筑中的“亭”,建筑結構采用鋼結構,同中國傳統建筑的木構建筑一樣,都是桿件受力體系。巨大的懸挑屋頂,使得建筑的邊界同庭院融為一體。最終,整個庭院呈現出三個層次的深,深深·深宅。
The site of project locates in the region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region is the motherland of Chinese triditional landscape art. The Architect aims to reflect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living comfort, though this project trying to discuss about how to satisfy the spiritual needs for those Chinese who still really treasured Chinese trditional Cultures of living and abandoning themselves to the nature, to be retired from the noisy world. Therefore, on the existing long and narrow site, architect purposely enlarged the longitudinal scale of circulation, scenic views and even timeline though the strategic transition and composition of spaces, in order to form a spacial pattern of wide depth spaces.The architectural archetype of this project originates from the tri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al pavillion element named “Ting”, which normally constructed from wooden beams, this project was constructed from steel structural system, as bending structural system as wooden beams. The huge overhanging roofs extend the boundaries of architecture into the courtyard and gardens. Finally, this project delivered a consequence that a garden house with three different hierarchies of deep depth spaces, deep3 courtyard.
▼建筑全景,overall view of the project
序 – 第一個“深”
Prolog – the first “Deep”
江南素有造園的傳統,不同于傳統的園林,現在的主人不再是寄情山水的文人,而是無時不刻同社會協作發生連接的現代人。對園子的需求不再是觀想層面的游山玩水,而是物理層面的返璞避世?!皻w園田居”需要一種能夠連接當下現實和傳統情懷的場所載體。
▼建筑外觀,隱于田園中,external view of the building, hidden in the nature ?蘇圣亮
基地位于典型的江南平原的鄉村一隅,因耕作需求,平坦的土地被劃分成南北拉長的矩形網格,“深深·深宅”位于其中一個格子內,東西兩側被水渠限定,南側臨鄉村道路,是主入口?;氐淖畲筇卣骶褪沁M深很“深”。 基地本身就已經浮現出“庭院深深”的空間場景。
▼基地位于鄉村一隅,進深很深,the site is located in the countryside with long depth ?素建筑
格局 – 第二個“深”
Space Arrangment – the second “Deep”
在具體的場地規劃中,思考的起點不是如何擺放建筑體量的“實”,而是如何組織“空”?!翱铡奔仁菆鼍?,又是功能,既是庭院,又是建筑?!翱铡笔菆龅亟M織的基本單元,不同的“空”根據使用需求被安排在基地當中,再在每個“空”里劃定內與外的邊界。最終整理出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四座建筑,十個庭院。
▼功能與庭院的體量分析,volum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s and courtyards
▼首層平面圖,first floor plan
▼總平面圖,site plan
園子由多個庭院向深處推進,主要歸納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停泊、進入和日常會客。設計需要考慮一位百歲老人日常生活,為方便老人起居,將其生活空間布置在第一個層次,并用一道縱向貫穿內外的墻將居住與會客分隔開。為了強化這種分隔,建筑體量也做了錯動。
▼四個建筑體塊,4 building volumes ?素建筑
第二個層次以中央的水塘為核心,是私密的會友空間。跟前一個層次通過一個“T”字型洞口隔開?!癟”形洞口上部用木格柵鏤空,暗示結構的過梁。在這個層次中,安排了一個四面通透的“亭”放置在水邊,將園內園外,庭前庭后銜接起來。這個層次中也安排了一個縱向延展的墻,來分隔客房庭院的私密空間。
▼以水塘為中心的私密會友空間,private meeting area centered by a pool ?蘇圣亮
第三個層次為主人活動的場所和后花園,并根據主人愛好安排了一個小型籃球場。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最終形成一種深宅深園的結果。
▼位于最深處的后花園,backyard in the end of the project ?蘇圣亮
視線 – 第三個“深”
Visual Connection – the third “Deep”
每個庭院之間邊界模糊,庭院空間呈“之”字形錯動,相互之間或掩抑,或滲透,或開放,或隔離。在游園的過程中,視線不斷轉折,而每一個停留卻都能窺到前方空間若隱若現的場景,眼睛驅使腳步不停向前探索。原本是矩形的基地,因為“之”字形的空間拉動,進一步拉深了整個空間序列,為第三個“深”。
▼之字形錯動的空間帶來更深的視覺體驗,zigzag spaces create deeper visual experience ?蘇圣亮
▼細部,details ?素建筑
房子
Building
在園林中,建筑的形式不是重點。因為傳統園林中的建筑邏輯簡單:用最通用的建造體系,用最合適的功能體量,讓它出現在最該出現的位置。并給予不同的名字:亭、臺、閣、榭。
在“深深·深宅”中,建筑的邊界和位置已經由園子決定,剩下的問題就是:“覆蓋”。中國古建筑結構體系涇渭分明,梁柱只是為了襯托屋架,即完成覆蓋;而墻只分隔空間絲毫不參與承托作用。
考慮到江南溫暖多雨,人在屋外穿行和停留的時間甚至超過室內。建筑的外部覆蓋——屋檐顯得尤為重要,屋檐是對人細致的庇護,它遮雨但不擋汽,遮陽但不擋風。設計中希望讓這種覆蓋能夠輕盈而無形。因此,建筑的姿態以一種“深遠”的懸挑,庇護在園子當中。
▼大懸挑和玻璃墻面使建筑顯得輕盈無形,deep overhang and glass walls make the building light ?蘇圣亮
▼室內古典家具與現代的建筑結構形成對比,traditional furniture contrast with the modern structure ?蘇圣亮
▼透過巨大的玻璃墻可以欣賞田園風光,view the nature through the large glass walls ?蘇圣亮
▼后花園鳥瞰,巨大的懸挑屋頂,bird view of the backyard, buildings with large cantilevered roofs ?素建筑
為了區分覆蓋和分隔,在建筑形式上和建造體系上,功能體量采用磚混結構,屋頂部分采用鋼木結構。建筑的屋頂用兩片薄板錯搭而成,搭接的部位形成朝北高窗,增加通風和采光。
視覺上的極致,必須要結構上的精確。為了讓懸挑深遠的屋頂看上去出奇得輕盈,在結構和構造上做了特殊的設計,使得屋頂在不犧牲保溫的情況下仍然足夠輕薄。
▼懸挑屋頂施工,roof construction ?素建筑
▼屋頂結構,roof structure
▼剖透視圖,sectional perspective
理水
Water Management
水園的位置,原本為老宅子后的小魚塘,經過整修和放大,已經同東側水渠連通。整個園子,唯一沒有圍墻的就是東側臨水面。傳統園林內向而封閉,邊界清晰。而處在鄉村中的“深深·深宅”需要跟周圍互相呼吸。水系的呼吸,視線的呼吸,氣息的呼吸。
▼水園改造前,water garden before reconstruction ?素建筑
▼水園改造后,water garden after reconstruction ?蘇圣亮
建筑的大屋面并沒有落水管,只在地面青石板的局部做了缺口,露出鵝卵石,晴天的時候并不注意,到了雨天,雨水從預設的排水口流下,落在鋪滿鵝卵石的缺口中,落雨成線。屋頂和地面因重力和水,以一種柔軟的方式連接起來。
▼檐口與下方的鵝卵石,eave and the gravel below ?蘇圣亮
路徑
Path
我們早已習慣現代建造帶給我們筆直又平整的道路,已經忘記了深深淺淺,若隱若現的山間小路。路徑其實跟身體直接相關,是用眼睛驅動用腳去觸碰,是人同大地的接觸面。路是用腳踩出來的,就應該回到腳的尺度,路是用腳踩過去的,就需要修飾涉足的路徑不至泥濘。園林本身就是馴化的自然,文質并重,文與質,自然與修飾,也許并沒有那么清晰的邊界。
▼草,碎石與磚結合形成自然的小路,natural paths created by gravel, grass and paving ?蘇圣亮
▼鳥瞰建筑內不同的路徑,bird view of the various paths ?素建筑
▼剖面圖,section
跋
Postscript
古人造園,是在造他們心中一個理想中的棲居之所,是從文學(詩賦)到圖像(山水畫)再到園林的物理實現。那么,同樣的問題“什么又是現代人理想的棲居”?一直是“深深·深宅”整個設計過程的核心線索。然而一直到建成,仍然無法概括一種可以言狀的答案。
直到建成數年之后,一次無意看到元代文人畫《東山絲竹圖》,突然發現冥冥之中,遠在700年前古人所描繪的圖景其實早已潛移默化得影響了現代的實踐。畫中,空間結構、敘事要素,甚至建筑的原型幾乎有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建筑與古代園林的對應,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jec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現代人造園,無法像古人造園,幾乎所有的生活現實都已改變。那么什么是當代中國人的理想棲居?我們知道“摩天大樓”,我們知道“花園別墅”,我們知道“歸園田居”,我們知道“面朝大?!?。但當最終發現潛意識里蹦出來的理想之所,竟然隱藏在近千年的畫卷中,這也許是一次無意識的回歸。
▼隱于田園的深深庭院,deep courtyard hidden in the countryside
設計方:素建筑設計事務所
項目類型:私人住宅
地理位置:江蘇,中國